細胞“喝水” 解析
(水博士 唐舜)
人體是由100萬億個細胞組成,但是每天也有近十萬個細胞死亡。細胞的周期為120-=200天,也就是說一個細胞只能活這么長的時間。但人體內的核酸是保證人體新陳代謝(復制活的細胞,排除死亡的細胞)的重要原料,也就是說核酸是人體的本源物質。人體的新陳代謝的旺盛決定你的生命力的強弱。細胞代數學說(亦稱細胞分裂次數學說)認為,人體細胞相當于每2.4年更新一代。經實驗發現,人體細胞在培養條件下平均可培養50代,每一代相當于2.4年,稱為弗列克系數。據此,人的平均壽命應為2.4×50=120歲。那為什么人的平均壽命僅80歲左右呢?況且,人生的道路上坎坷不平,往往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,這又是原因何在呢?若忽略意外因素,人體細胞群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決定你身體的生、老、病、死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調查,人類疾病80%與飲用水的水質有關。說到底,給人體細胞供應什么樣的水,是決定你身體健康與否的第一要素。為此,WHO制定了飲用水水質準則。我國也頒布并實施GB5749-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,其目的是給細胞供應合格好水,保證全國人民身體健康!
首先,我們必須了解:人體細胞怎樣”喝水”的?如何進行細胞內、外水交換的?
醫學研究表明:當細胞攝取大分子水時,利用細胞膜的流動性,首先是大分子團水或顆粒附著在細胞膜表面,這部分細胞膜內陷形成小囊,包圍著大分子物質。然后小囊從細胞膜上分離下來,形成囊泡進入細胞內部,這種現象叫胞吞。胞吐(exocytosis)與胞吞相反,又稱局漿分泌,細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,先在細胞內形成囊泡,囊泡移動到細胞膜處,與細胞膜結合,將大分子排出細胞,這種現象叫做胞吐。(更多請登錄:http://video.tudou.com/v/XMTc4OTIwMTcwOA==.html)
人體消化道系統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:胃、小腸、大腸。胃能吸收少量的水、無機鹽和酒精;大腸也能吸收少量的水、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;小腸能吸收30%以上的水、無機鹽、維生素、葡萄糖、氨基酸、甘油和脂肪酸等多種物質,因此,小腸壁的細胞群是吸收人體飲水的主要場所。
人類幾千年來錯誤地認為細胞膜上水可自由出入水。直至20世紀德國科學家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研究發現和證實細胞膜上水通道直徑是2納米,榮獲1991年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理學獎。其重大意義說明人逐漸年老,喝進的普通水中是15個以上水分子締合的大分子團水,因其分子團直徑為5納米,明顯大于2納米的細胞膜水通道,不能直接進入細胞內部,只能靠細胞的胞吞作用將小腸內的水份運送到人體細胞內部。這是造成中老年人體內細胞含水量逐漸減少,導致某些器官逐漸衰弱萎縮的重要原因。
微小分子團水進入細胞補水是對人類健康寶貴的科學發現。
人們平常喝的地表水,是15個水分子組成的大分子團水,只有少量大分子團水通過胞吞作用進入細胞膜的水通道。所以,導致許多器官細胞脫水,包括皮膚、動脈、氣管、膽囊、腸胃、骨關節、腎臟、前列腺和胰島等缺水,以致患冠心病、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細胞缺水性病癥發生。《病理學》醫書中寫道,70歲的人肝臟平均縮小11-20%。老細胞比新細胞含水量少,而現代科學的新發現說明細胞脫水就是病因。德國科學家歐文·內爾和伯特·薩克曼研究發現細胞膜上水通道僅有2納米,獲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。據此可領悟:人喝普通水中含有較多15個以上水分子締合的大分子團水,因其水分子團直徑5納米,大于2納米的水通道,不能進入細胞內部,是造成人隨著年齡增長,細胞內逐漸脫水的原因,某些器官的細胞因逐漸缺少水,不能分裂增殖而逐漸凋亡,器官逐漸衰弱萎縮、硬化、纖維化,而致細胞缺水性病癥。患者飲用微小分子團水,因水中富含 4-6個水分子締合的小簇團,直徑為0.5納米,小于2納米的水通道,容易進入細胞膜上的水通道,向細胞內補水,則可修復細胞膜上糖脂通道和閘門,逐漸修復動脈和胰島等衰弱器官,于是真正治愈冠心病、高(低)血壓和糖尿病等衰弱器官的細胞缺水性病癥。
現在我們必須認清細胞脫水的可能性和普遍性,它引起器官細胞缺水性病癥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增多。人們從兒童到老年,都應當飲用微小分子團水,且越早越好,以延長健康器官使用期,提高免疫力,延長壽命。人飲水不足會引起種種細胞缺水性病癥,是對健康寶貴的科學發現。
姚鼎山院士說:微小分子團水還有什么好處呢?因為微小分子團的水締合分子一般只有4-6個水分子,水的分子團越小,水的能量就越大,水的滲透力、溶解力、代謝力就越強。因為分子團小,更容易進出細胞膜,運送養料,帶出垃圾,成為最佳的運輸載體,因此說微小分子團水是最適合人體細胞的水。
圖中Gate,為城門,即是水通道
美國科學家彼得?阿格雷和羅德里克?麥金農進一步研究細胞膜通道,阿格雷還拍攝了細胞膜水通道的彩色照片,再次證明水通道為2納米。該成果榮獲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。中國科學家康寧為總顧問、高級工程師李陽為組長的高能序列技術課題組2014年1月宣布并證實: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團水---微小分子團水。其17O—NMR值54—62.53Hz。水分子式是H2O,它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。科學家們應用核磁共振技術觀察到水的氧譜半峰寬度(17O—NMR值),解析水分子簇的結構。正常的地表水17O—NMR值為140—150赫茲,每個水分子團有13—15個水分子組成,稱為大分子團水。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低于100赫茲(中國科學家認為90赫茲)的水、每個水分子團有5—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,如雪片、胎兒的羊水稱為小分子團水。低于70 赫茲的水、每個水分子團有4—6個水分子締結而成的,中國科學家已拍到其直徑大小約為0.5納米的水分子團照片,稱為微小分子團水。
它更容易通過人體及動、植物細胞壁進行細胞內外水的交換;清除細胞內自由基、有害酸性代謝物和各種廢物;促進正常細胞的生長發育。它能夠激活休眠細胞、扼殺變異細胞、營養正常細胞,有利保持細胞的生命活力,緩解代謝疾病和促進生長發育。
附:中國科學院專家2014年1月世界首次拍到微小分子團水照片;
中國科學院專家2014年1月世界首次拍到人飲用微小分子團水1分鐘后對血紅細胞的對比照片。